把合作化讲清楚,把“三农问题”解决好

作者:轻松笑    来源:红歌会网    发布时间:2018-07-30

   上世纪中国人民公社的破产告诉我们:合作化道路不好走。但是不是不应该走呢?并非如此,我敢断言,合作化道路必将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因为它的潜力非同小可,对于解决人类的问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从中国的实践经验出发,我们重新回顾人民公社的历程,简单可以概括为:初级合作组、中级合作组、高级合作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解决了人类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最终使人类走出资本与心灵的束缚,算是一个不小的创举。

  一、初级合作组的形成及发展

  初级合作组主要是人民自发组织、自愿加入的。因为刚刚建国,百废待兴,人民普遍处于贫困状态,生产力、生产资料极度匮乏,普遍相对落后,这就使得初级合作组的规模都比较小,主要是几个家庭的组合。这样一来,大家只能以汗水换取收成,正好应验了那句古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应该说,这时期是稳步发展的,问题不多,因为它的做法是真正符合生产关系优化配置的。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初级合作组的主要工作是调整人民群众间生产力的不平衡,其实是建立起一种劳动帮扶关系。我们认为,这样的帮扶是很有效果的,因为人是生产的第一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而生产资料可以由人创造并使用,反而只是第二要素。所以,我们的初级合作组一旦解决了人员分配的问题,那么,不久后解决生产资料的问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就是初级合作组效益逐年上升的原因。

  当然,初级合作组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家庭劳动力的不均匀与人民私心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初级合作组这个新生事物能否长期存在等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合作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这种合作方式的开端需要具备一些条件:一是人民私心不那么重;二是有舍得付出的带头人;三是人民经得起失败。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地区很大程度上是贫困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民群众间彼此区别不大,也就不存在太多怨言,私心也就不是很重。而合作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人们的工作效率,贫困地区的人大多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工作,反而工作效率能上去。又因为他们以前的生产生活已经到了最低谷,完全不怕赔,所以心理负担不重。有了这三个条件,合作组的效率和信誉必定连年上升,山西大寨的经验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二、中级合作组的生产模式及其发展创新

  中级合作组带有明显的趋向性。因为初级合作组的先进经验,必定会使得更多人纷纷加入,这时候,合作组规模就会不断增大,最大的甚至增到六七十户乃至更多人家,于是有了中级合作组,当时的人们又叫它生产队。

  从表面上看,生产队和初级合作组似乎没什么区别,无非是合作组成员增多了而已。然而,量变已经引起质变,虽然大家都是自发组织、自愿加入的,但合作的目的却已不同。初级合作组的目的是调整人民群众间生产力的不平衡,建立一种劳动帮扶关系,把生产从总体上搞上去。而生产队的目的却是为了扩大再生产,取得更大成果。目的不同,性质就不同。初级合作组性质比较单纯,就是几户人家凑在一起相互帮助而已,生产队却已不是简单凑在一起可以概括了,它的性质已经变成有纪律、有组织的集体,从生产效益上来看,它已经有所顾虑,开始赔不起了。这时候,简单的大家都比较卖力不足以约束各成员的私心,所以开始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这就会使合作组面临减产,进而解散的危险,矛盾一下子变得尖锐了起来。归根结底,还是人们的私心作祟啊。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简单否定生产队的存在,这支队伍的组建有一个很大好处,那就是扩大再生产成为了可能,这个可能性是奠定农业、工业和其它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因为合作规模的增大与生产资料的匮乏存在矛盾,这个矛盾推动了生产资料的创造进程,因此,生产资料将因为生产队的产生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先进。这就迈出了农业机械化、工业科技化的伟大一步。简单来说,几户人家组成的初级合作组不可能造出更先进的工具,因为他们从人手到物资上都满足不了这个条件,但生产队却完全有这能力,因为人手充足、物资必定也充足。所以说,凡事都有两面性,看到不好的一面,也应该注意到好的一面,反之亦然。生产队的发展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从当时中国国内发展现状来看,没有外开这一层。

  三、高级合作组的基本形态及其相关制度

  高级合作组的诞生是为解决中级合作组服务的,所以,它带有明显的制度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公社了。人民公社的成员就是生产队。老一辈人最清楚,生产队是村寨级的,每村每寨一两个生产队;而人民公社则是乡镇级的,每乡每镇四五个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与生产队是什么关系呢?是从属关系,一个人民公社大概有七八个生产队,这就冒出了另一个介于村寨和乡镇级别之间的级别——村公所,现在已经改名村民委员会了,一个村公所就是一个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主要为生产队颁布新的制度——工分制,就是用工分来约束生产队成员,大家凭工分吃饭,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模式,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了。应该说,这些规则都是在实践中慢慢形成的,工分制的颁发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懒汉问题,但也暴露出另一个问题——劳动力分配不均的问题。有些家庭人口很多,但能劳动的却很少,这就使初级合作组解决了的问题再次冒了出来,所以说,合作化的道路是一波三折的,我们只能不断探索才有新出路。

  显然,人民公社必须灵活起来,工分制除了要解决懒汉问题以外,还得照顾到劳动力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所以,工分制又分为三七开五五开七三开三种。所谓三七开,就是劳动者多加三成,非劳动者人手七成。五五开就是劳动者多加五成,非劳动者人手五成。同样,七三开就是劳动者多加七成,非劳动者人手三成。这三种分配方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形成的。要知道,我们刚建国不久,劳动收益是很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将大部分收益用于养活所有人,所以必须人手七成才基本够吃,拿出三成来分给劳动者,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然而,随着生产效益的增加,收益大大上升了,这时候,七成粮食足以养活人,如果大家都只想着坐吃救济粮而不肯进取,那就危险了,所以得再次进行调整,变成人手五成,剩下五成归劳动者所有,这样一来,不劳动似乎只能吃个半饱,所以,劳动风气一时旺盛至极。

  四、工业与农业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应该说,此时早已解决了粮食问题,可是,国家不能只有粮食啊,还得有国防设施,所以,有了节余之际,必须考虑工业的发展。为了这个,全国各地勒紧裤腰带大干一场,为了加紧工业发展的步伐,农业收益分配变成了七三开,其实,人们要生存下去,只要五六成就足以,剩下的就是支持工业发展了。因此,我们又出现了农业补工业的浪潮,这也是人民公社的力量,短短十几年时间,我们的工业就上去了。要搞什么东西,材料一递交,全国各地科学家就往一个方向使力,能不成功吗?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比这更先进,也没有哪个国家真正超越过中国当时的发展步伐。我们打着超英赶美的旗号,很多人就笑话我们不自量力,但事实上呢,从发展速度来看,英美早被我们比下去了。美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氢弹爆炸成功相距四年;我们从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氢弹爆炸成功相距两年半。美国从火箭发射成功到卫星发射成功相距三年,我们则同时完成,连基辛格都震惊了。只不过,因为我们起步较低,所以看起来还是不如英美。然而,这样的成就、这样的速度,谁敢否认?

  农业对工业的大力补助也冒出了另一个问题:农业的发展开始下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工业的发展是拿农业的收益作为铺垫的,农业补工业太多,农业自身就要出问题,更严重的是当时竟然还有人搞起浮夸风来,为了迎合有些人的政绩,村村寨寨欺上瞒下,砸锅卖铁,将个农村发展搞得乌烟瘴气。毛主席第一个站出来检讨批评,之后才有了一点效益。这件事情,农村人最清楚,所谓三年大困难时期就是在那时发生的。所以,现在来看人民公社,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存在问题,但是它的先进性更加不容忽视,无数的事实已经毫无疑问地告诉我们: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合作化道路,尽管中途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但不影响它的先进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农业对工业的大力补助最后也换来了工业对农业的反补,这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Z青上SX。很多人觉得Z青上SX是中国人才的一大损失,但却不知道,正是因为Z青带着满脑子的知识上SX后,才知道了该怎样为农村创造出先进的农业工具,而他们的价值才真正得到了体现。

  当前社会没了这一环节,学生就只知道在学校里面壁死读书,最后所得无非是一个失业下场。须知:人才是要在实践中才能锻炼出来的,哪里会有读了书就成人才的道理,这样的人才,哪个企事业单位敢要?如此一来,你不下岗谁下岗?事实上,当年的Z青是当前最受社会喜欢的一个人群,很多大学生失业,很多农民工失业,很多社会各种人士失业,从没文凭没学问的,到文凭学问一大把的,都毫无例外地失业了,但就是当年的Z青稳站岗位,各方喜爱,为什么呢?这个道理,我想我已经不用多说了——他们的才能是实实在在的啊!

  人民公社是合作化道路的顶峰,因为人民公社,全国人民真的成了一家——全国一盘棋;因为人民公社,我们的成就可以使每个人都真切感受到,大家面上都有光;因为人民公社,社会的一切乱象无处藏身,社会变得非常安定和平;因为人民公社,我们的社会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一个乡镇警察局,七个人就搞定,大量治安管理工作,民兵团或者公社成员自己就解决了,一个科研项目下达,全国科学家都汇聚一起研发,油盐柴米酱醋茶,十几年来一个价位,都不需要花大把资金去搞什么宏观调控。这一切,似乎除了走合作化道路才能解决以外,其它的方式压根儿不行。

  五、毛泽东时代的全国大布局

  人民公社千好万好,不过却也并非毫无破绽。当今社会骂它的人可以说比比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我调查到这样一个数据:农民骂人民公社不好,都说三年大困难时期怎样挨饿肚子;知识分子骂人民公社不好,都说文G时期怎样遭到迫害。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大家的私心太重,眼见太狭隘,以至于扭曲了事实的真相。

  三年大困难时期,正处于农业补工业最艰巨的时候,农村生活非常差是肯定的,所以农民有怨言。但是,这段时间内,工人生活可不差啊,知识分子生活更是好,因为国家正是用人之际,知识分子最吃香。农村省吃俭用,将大量粮食物资运输到了城里,工人根本不愁吃穿,他们这些人怎么会骂这一时期呢?所以,农民骂这一时期。

  十年文G期间,恰好反过来了,工业反补农业,从机械到人员,大面积上SX。知识分子本身不善于体力劳动,他们很多人都是吃脑子的,现在要让他们去挖地开荒,他能没有怨言吗?与此同时,农村却变好了,这么一支大军开赴农村,农业再怎么差劲也会有个大发展的,所以,农民对此事津津乐道,丝毫没有怨言。这回是轮到知识分子有怨言了,什么自己遭到迫害,被农民怎样整惨了之类的伤痕文学立马占据文学市场,这事想想都有点奇怪。

  时过境迁,大家都不愿意站高一点去想问题,如果不这样做,国家的综合国力怎么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不行,我们能安定生活吗?一味只考虑着自己如何一波三折,如何吃亏,这样的观点不遭唾弃才怪呢。所以,我现在非常反感听到有人说毛泽东时代如何糟糕的屁话。再怎么糟糕,他至少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席位,为我们赢得了76个友好国,使我们稳坐第三世界国第一把交椅,更为我们积累了600多吨黄金在国库里,使我们既无外债,也无内债,国家的尊严越来越被世界认可。没有那个时代,我们的国家可能早就完了,而骂那个时代的人恐怕早早就惨淡收场了,你还骂个啥啊?

  六、人类向合作化道路的再次回归

  当今社会是知识分子的天下,农民开始回想毛泽东时代,发现自己骂错了,但很多知识分子却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继续骂着那个时代,而且更气人的是,他不仅要自己骂,还要带领他身边的人一起骂,骂得大家都觉得那个时代就是一文不值,就是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很可笑,毛泽东时代,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却为国家国库积累了六百吨黄金,为国家工业文明打下了坚实基础,稳坐工业第六强国,农业第三强国交椅。而所谓的发展时代,国库六百吨黄金不见了,国家内债外债一大堆,工业体系成了别人的合资企业,山河破坏、环境污染等等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叫我怎么相信这群知识分子的话?

  与其说合作化道路出问题,还不如说现代人对合作化道路的看法出问题呢。试想,合作化道路的问题最严重不过大锅饭,养懒汉,私营化道路的问题却根本严重得毫无底线,卖儿卖女我已经听多了,贩卖人口也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干活不给钱、不给饭吃简直正常得没法说,坑蒙拐骗更是出门即可见,更可怕的是,为了钱,男女老少骗人没商量,碰瓷业竟然成了热门行业了!小偷小摸、贩毒吸毒,那都是一层窗户纸就捅破的事情。试问,底线在哪里?我们还是一个国家吗,我们还是国家的主人翁吗?知识分子口中的民主社会就是这样的吗?谁民主了?难道我能跟着他们一起叫吗?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的社会最缺乏的就是人心。当社会只为追名逐利时,道德没有了底线,人心没有了依靠,什么都变得空虚而寂寞。最后,算来算去,竟然将所有的问题算到一点上来了——钱。

  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合作化道路势在必行!为什么?因为人心腐烂了,一切都免谈,当务之急是救治人心。而救治人心单纯依靠法律、道德等外界约束条件根本不行,大环境摆在那里,任何法律、道德都起不了太大作用的。所以,救治人心的首要任务又是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事实上,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大环境,民众的生活是安定的,他们不需要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东奔西跑,他们只需要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即可。这样一个大环境,我想来想去,恐怕也只有合作化道路才能满足了!想想看,人民一经组织起来,与外界的沟通便完全只是一个物资的交换过程,而人员本身并不需要到处东奔西跑,这就无形中给人们提供了相互扶持、监督的环境,一旦有陌生人进来,所有人都能发挥作用,真可谓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这样一个社会环境,彼此相互照应,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丧失人心的事情发生呢?

  七、论合作化模式的各种形态

  当然,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唯钱论的社会,要让这个社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需要达到一些必要条件。我们可以这样来设想:

  在这个社会上,有的人非常渴望得到钱,有的人却非常乐意花钱,而有的人则不会很在乎钱。但是,不管是什么人,对于自己的安全、健康、舒适来说,都一定最在乎。合作化道路的回归当然得从农村开始,我们可以利用有钱人在乎健康、安全这一点,通过农村的健康、安全生产来换取钱,通过钱去笼络人心。

  生态农业是做好这一点的最佳方案。因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恰好可以为那些富人解决好饮食健康、安全问题。与此同时,生态农业的成功必然会刺激到更多农民,甚至农民工,使他们乐在其中,富人的钱自然会部分转移到农民手里,而农民工自然会逐步向农村回流。

  这里要先讲一讲合作化的问题,至今为止的各种合作化模式,我也算是看了不少,现在比较流行的大致有这样几种:

  1、西方的农场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场是农业最集中的体现,对于农业机械化、扩大化等具有很大便利性。但是这对于中国大部分高原、丘陵地区来说,反而不理想,甚至可能还会越搞越糟,道理很简单,这些地区自古以精耕细作的小农模式为主,始终保持着土地的肥沃性(主要是因为小农经济施用农家肥对土地肥力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一旦大机械耕作,这一点就没法做到,取而代之的往往就是化学肥料),一旦集中起来大机械耕作,土地肥力没法保证不说,大机械的应用也极其有限,搞不好就是土地大面积荒废,这在我国很多地区我是领教过的,所以不可取。

  2、招商引资模式。这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化模式之一了,政府或者相关农村以土地进行招商引资,资本家投入资金后,雇佣农民帮他种地,双方各得其所。最近几年,因为金融危机,沿海地带很多小工厂纷纷倒闭,资本家开始向内地转移,农业招商引资就此兴起。但是,这种农业的悲剧更可怕!作为投资方,资本家当然是以赚钱为主了,可问题是,农产品具有较长的生产过程,会慢市场几个节拍,跟不上市场的波动。很多资本家投资搞农产品,可等农产品收获之时,市场一下子大幅掉价,最终结果就成了资本家发不起农民租金和人工费,跑路了,土地租期又未到,农民不敢轻易在上面耕作,弄得很多良田大面积荒芜。这就是发生在我们云南地区的一种模式,看到那些土地,真的很痛心!而大量的农民又该怎么办?

  3、单产合作化模式。它跟招商引资模式有所不同,单产合作化模式主要依赖农民的自我组织。国家特别提倡这个模式,主要根据地区不同,选取自身最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成立合作社,进行统购统销。我们村就在搞这种模式,它的弊端也极为突出!因为农产品本身具有时效性和必需性的不同,情况往往会变得很复杂。比如:水果,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单产合作化模式选择点,什么苹果合作社,桔子合作社等等,一个村子联合起来打出某种水果的品牌,然后通过大量种植该水果,形成统购统销,农民稳稳地赚钱。然而,水果首先具有季节性限制,凭空增加配套设施开支巨大,得不偿失;而水果本身并非完全必需品,凭什么可以持续支撑农民赚大钱?退一万步来讲,就算农民一年只赚一回,只要利润足够多也行吧,但水果的利润又能多到哪里去呢?相反,很多农民因为水果卖不出去,不得不忍痛毁掉,一年的收成浪费了大半,一分耕耘并没有换来一分收获,而是换来了无尽的失望。所以,很多人都一怒之下干脆毁了水果树。

  其实,总结以上种种模式不难发现,它们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市场竞争优势,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自身难以调和的缺陷,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家对合作化模式的定位是有问题的。想想看,其实这一系列农业模式说到底都太过于偏重利益,而忘记了社会市场以及相应的诚信关系,失败在所难免。如果不能克服这一系列问题,我们的农业合作化就走不远,对农村、农民的伤害将不可想象。

  在这些模式中,似乎有一种非常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模式即将呼之欲出!不错,农业合作化应该具备这样一些条件:

  第一、农业的兴起应该是整体性的,而非单一性产品的兴起;

  第二、农民的收入不能只依赖田地租金和劳动工资,在这样一个唯钱论的社会里,租金和工资根本解决不了农民的生存问题,必须通过农产品自身的增值来实现农民富裕,可见,农产品的定位必定不会很低,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必须重视起来;

  第三、农村发展的关键是农民甚至农民工的复苏,更确切来说是农业人口的可靠性保障,这需要有相应的措施促成农民工向农村回流;

  第四、农村发展不是空穴来风,农村合作化不是谁一拍脑袋就能想得出来的,带头人只能在农村产生,对当地农村情况知根知底;

  第五、农业合作化的资金问题不太可能由农民来解决,必须依赖于外界社会,这笔资金怎么来,是农业合作化模式的关键。

  八、举一个较为成熟的合作化模式案例

  很有意思的是,在我经历过的各种农业模式中,还真有这样一种模式,我认为它最大限度回答并满足了以上所有条件,事实上,它的确也取得了小成。

  昆明帮帮健康生活馆(以下简称帮帮”),它是一家社会企业,也是一个公益机构,它专门经营各种生态农产品。这当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要说的重点是它从一无所有的五六个大学生开始,短短六七年的时间,慢慢做到跟几个合作社,若干村子打成一片,自身也开起了分店,年销售额高达200多万!在业界也算是颇为领先了。

  帮帮一开始仅仅只是怀着支持农村发展生态农产品的想法开了个小店在昆明市区,还是在三环以外,算是较为偏僻了,但他们并不知道今后的路怎么走,所以就不时派人到农村定点扎根,也相应发展村民认同生态农业理念,并同意跟他们一起干,第一个号召起来的就是该村村长,结果没多久,村长有所小成,便顺理成章地组织村民成立了合作社,专门给帮帮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生态农产品。

  而帮帮这一边呢,每个月组织市民下乡搞乡村生态游,增进城乡之间的互信互助。就这样,借助帮帮这个小小的平台,很多村民与市民在生态农产品的问题上达成了信任伙伴关系,帮帮的合作社推广模式也被更多人所认可,慢慢滚雪球式的变成了好多个合作社,农产品从一开始来的干货到后来的肉蛋禽,再慢慢发展到源源不断的生态蔬菜。可喜的是,因为这条路经历了这些年的不断改良,土壤肥力慢慢恢复,不施用化肥、农药,完全只用农家肥已经成为可能,而农民也节省了好大一笔生产成本开支,并且因为市场对生态农产品的稀缺性,还长期处于供不应求阶段,所以生态农产品的价格定位比普通农产品普遍高出一倍,而这个价格对于中高收入阶层的广大市民来说,完全处于一个乐于接受的范围,这样,农民就可以通过生态农产品卖出一个好价钱,综合一算,反而比他们种普通农产品收入高出许多!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帮帮的这个模式,它先进在哪里呢?

  第一、它首先克服了生态农产品高昂的开发成本,特别是对于农民来说,帮帮模式并不需要农民承担什么风险,他们的工作完全与平常无异,只不过避免施用化肥农药罢了,种出来的农产品,帮帮基本全收,而且价格远远高于普通市场价格,这对于那些本来就不需要施用化肥农药的农产品来说,完全是零门槛操作。

  第二、对于帮帮这边来说,它真实的成本损耗在店面和宣传上,这得益于大学生团队的灵活性,他们首先找到了大学教师群体,然后再通过教师群体来笼络第一批客户。而不可否认的是,教师群体是一个非常具有宣传效应的群体,这个群体瞬间就能带动起一大波市民朋友起来支持,这样就降低了帮帮的宣传成本,顺利取得第一桶金。

  第三、帮帮将城乡互助发展发挥到了极致,组织市民下乡,领略乡村风貌,感受生态农业的伟大,不仅让市民亲自体会到自己吃的是健康的生态食品,而且也让市民深深感动于扎根农村的农民朋友,以及生态农产品的来之不易,更使农民从生产劳动中找到自己劳动的意义,原来那么多人等着吃我生产的农产品。这对于种田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鼓舞。

  第四、城乡之间一旦形成良性互动,农村的发展一下子会变得非常快速,这道理很简单,对于农业来说,要发展,它所消耗的成本并不大,一旦取得市民的支持,他们就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种地就变成了一种感受人生。而要让市民支持生态农业发展,这事非常容易,只要他认为划算,区区几块钱对他们来说,完全不成问题,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其帮助就非常巨大了。这主要还是城乡之间贫富差距悬殊所引起的资本效应。同等资本,对农民与市民完全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对待资本方面自然天壤之别。

  第五、一旦生态农业合作化模式得到社会认可,邻村、更远的农村都会纷纷响应,到时候,只要你想,他们就会完全按照你的意思来操作,这对于农村发展来说,无疑是最了不起的效应了。

  第六、对于帮帮,乃至对于整个生态农业发展链条来说,真正的难点永远是市场能否打开的问题,一旦市场不断做大,越来越多人信任你、支持你,农村农业要做多大就能做多大,毕竟现在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越了农村人口,农村的生产是远远满足不了城市消费的,所以,一旦走出市场的第一步,后面的路会越积累越宽广。

  九、结语

  我曾在帮帮呆过一年多,由于学习的原因离开了,但不影响我对帮帮模式的认可。曾经我也反思过,帮帮模式会不会因为农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而导致诚信危机?而事实并非如此,信任加深信任,怀疑加深怀疑!其实,不管是市民也好,还是农民也罢,只要符合他们的利益要求,小小的瑕疵他们能理解,而我们只要付出相应的信任,争取将这种瑕疵在下面几次互动中消灭于无形,这条城乡生产和消费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完全可以做得越来越和谐,而不出现我所反思到的那种巨大裂痕。

  这就是我所经历过的相对比较成熟的一种农业合作化模式,这种模式综合了招商引资、单一农业合作化,以及在村民中间穿插的小农场模式众多优点,在发展成本、消费需求,以及诚信机制上都做到了我们所想要的结果,最可喜的是,农民在这中间并不是只分到一点土地租金和人工费,而是直接参与了农产品价格的红利分成,这一点是其他模式很难做好的。现在,他们大概已经搞起乡村文化建设了吧。

  当下农村要能发展起来,不就是需要这样的合作化模式吗?城乡互补并不是单纯的资本输送,而是有偿互补;农村合作化发展并不是单纯的指望村民自己组织,而是先知先觉者有引导性地进行帮助;农业合作化并不是单纯依赖某种农产品做大做强,而是综合所有农产品后的整体性做好做精;农民工向农村回流并不是号召得来的,而是农村真的大有可为了才起效应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村真的大有可为,农业真的很有希望,农民真的很有能力,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一个成熟的合作化道路贯穿起来,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这就是合作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