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农民“方便”,不是小事

作者:张凤云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01-31

 厕并不比发展经济或者其他方面的工作来得次要,其原本就是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子。而乡村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本就是由这样的小事累积而成的。只有一件件小事办好了,才能期待整个乡村环境的改善,乡村社会面貌的进步,乃至整个乡村经济的发展。
  对于广大农村来说,刚刚过去的2018年有一件看似不大却十分紧要的事,那就是“厕所革命”。告别一个土坑两块砖,不用再受蚊蝇之扰,用上干净清爽的水冲式厕所,想想都让人心情舒畅。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几乎无可争议的好事,在一些地方却出了岔子。近日据媒体报道,政府农户投资投劳建设的厕所根本就无法使用,蜘蛛在上面结了网,农民又重新用起了以前的旱厕。
  综合有关报道,问题大致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冬天天气寒冷,安装的水冲式厕所容易被冻住,农民上厕所还得烧热水化冻,不仅不方便还增加了困难。二是改厕使用的设备质量差,加上施工不到位,设备损坏致使农民无法使用。三是维护成本较高,改造后的厕所大多为水冲式厕所,由于很多村庄并未接入排污管网,污水及排泄物需先进入化粪池,沉淀发酵后再定期清理。有人测算,一个月抽一次厕所约100元钱,花费比村民一个人的养老金还多。
  这次“厕所革命”中央下了大决心和大力气,从财政投入和工作保障上就能看得出来。在北方地区改造一个厕所,单财政支出就有上千元,再加上农民投工投劳,花费不菲。
  这次“厕所革命”用意也很有讲究,方便农民“方便”,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显然是最直接也是最好理解的。除此之外,一个小小的厕所,还关系到农村环境以及整个乡村的卫生健康。这里可以做个简单的假设,一个粪便肆意排放的乡村,是不是很难靠乡村旅游来实现发展呢,这样的土地上产出来的蔬果,是不是也不能期望有很好的市场与出路呢。所以,安装在各家各户的厕所,便不仅仅是方便了农民而已,更是关系到乡村振兴的一项具体工作,是城乡文明建设的一面明晃晃的镜子。
  然而一些地方的村干部并未将其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加以对待,安装好了就签了字,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实地检查过施工质量。有的地方政府也没有对农民的使用情况进行回访,依然抱着农村的厕所可以凑合的心态。可见他们对于这一轮改厕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并不到位。
  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看似事小,关系实大。这样耳熟能详的理念在“厕所革命”启动之初,便不止一次地被强调过。然而从媒体报道来看,有的地方中标价格1400元的改厕设备,真实成交价格不到600元,这样的价格致使厂家进一步削减现场指导方面的支出,农户自行施工带来了后续的质量问题。还有台账与实际不符的现象,一方面农户明明没有改厕,另一方面村民的名字却被记入了台账,相关资金也已拨付到位。如此相互矛盾,暴露出了监管上的缺失。
  一个小小的厕所,最终还是要落到具体的工程上,财政资金一层层划拨下来,最终钱到了哪里,怎么使用的,涉及到诸多环节。而在一些农村,情况也很特殊,村民身份证的借用较为随意,尤其是面对村干部和村集体的时候,村民并没有很强的意识维护个人信息安全,这都给改厕过程滋生腐败提供了空间。
  花了钱,费了劲,建成的厕所竟无法使用,首先是一种浪费。如若被拉去充数套取财政补贴,农民心中形成的反感是可想而知的。
  要想将这件好事办好,首先还是要提高认识。将改厕作为一件大事、一件重要的事去抓,才能积极认真地去思考问题,因地制宜地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诸如化粪池满了谁来清理?产生的费用由谁负担?清理出来的粪便怎么处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不能等到厕所改完了再去追问。
  其次要以农民为主体。农民是改厕的直接受益者,厕所怎么建,如何使用,会存在哪些可能的问题,农民是最了解情况的人。具体负责人在改厕之前到村民家里走一走,在村民大会上听听不同的村民聊一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参与到改厕的设计和管理当中,一些损失和弯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再次,要加强监管。从厕所设施的招投标,到施工质量,到乡村的管理者,每一个环节都有利益的诱惑,每一环节的监管都不容放过。鉴于乡村治理还有很多并不规范的地方,可以考虑第三方验收或者鼓励媒体下乡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农户了解情况。
  从长远来看,改厕并不比发展经济或者其他方面的工作来得次要,其原本就是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子。而乡村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本就是由这样的小事累积而成的。只有一件件小事办好了,才能期待整个乡村环境的改善,乡村社会面貌的进步,乃至整个乡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