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
作者:李朝民、缪翼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03-07
“今年过年回老家,你有没有发现村容村貌大变样,乡亲们用上了一踩就能冲水的厕所。”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头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光是今年两会会场里的热点话题,茶余饭后也被代表委员们津津乐道。
如何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路径清晰,责任重大。代表委员们建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因地制宜在政策制定上下功夫,要加快构建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体系,要引导多方投入齐发力,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标准制定因地制宜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承载着无限乡愁的农村逐渐变得更美更宜居。“但也要看到,农村环境千差万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应该从实际出发,还要同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针对不同县市区、不同村庄提出不同的整治任务和整治标准,防止做表面文章。”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说。
“不能超水平、不能静态搞。”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认为,首先,要在结合整治标准的同时梳理农民的有效需求,外来客体主观判断不能代替主体的自然选择。这就是我们说的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其次,各地的规划实施要与村庄发展演变趋势保持动态平衡,注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这就是我们说的分类指导、循序渐进。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认为,人居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抓住农村环境问题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着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整治方案,以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少排废、多利用”。
孙开林说,具体来说,就是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保障村民饮水安全;加大“三边三场三房”(河边路边屋边、山场广场道场、客房厨房茅房)整治力度,加快垃圾处理能力,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加强村庄绿化和道路硬化,降低扬尘污染;推动清洁能源在农村地区的使用率,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让农作物废弃物实现综合科学利用。
环境整治久久为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它是贯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的长期任务。”为此,许多代表委员把重点放在抓源治本上,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发展。
环境美起来,还要美得持久。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泗县泗城镇花园井社区党总支书记岳喜环建议,充分运用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的理念,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党的领导深入到自然村,把政府服务落实到基层,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乡贤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
“政府一头热,村民冷眼看。”是此前很多地方改善人居环境时遭遇的尴尬,李成贵提醒说,要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顺序和标准。建立完善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评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事实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已经在整体上改善了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连带改善了农村居民自家的居住环境。但在许多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人居环境“脏乱差”的落后农村地区,一些贫困农民家庭的室内环境仍然很差。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说,引导农户自身转变观念,转变生活习惯,通过一定的室内装修来改造自己的住宅,从而整治自身居住环境,也是重要一环,这也有助于最终改造和维护好公共意义上的农村人居环境。
注重形成各方合力
“现在去我们岩博村,漫山遍野都是山茶花。”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县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热情地招呼着大家,“有时间到我们那里看看,才真叫宜居。”
大美中国,先美农村。在代表委员们看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尤为需要重视的是各方形成合力,共促环境改善。
“基础设施要向农村延伸,公共设施要向农村覆盖。”李成贵建议,要把对农村环境的管护运营纳入体系,该财政承担的费用财政承担起来。
岳喜环所在的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对垃圾治理实行全覆盖。同时,改水改厕、环境整治以优先解决贫困村、贫困户为突破口,由点及面,全域推进。他建议,要进一步对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国家级贫困县等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一定成效的县(市)明确奖补比例。同时,加强规划引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保障,鼓励以县为单位加强规划管理工作,结合土地增减挂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对规划保留性村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广河县庄窠集镇西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天龙建议,进一步加大农村污水治理的投入力度,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管网设施,使农村污水能够得到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切实杜绝农村污水污染。
“资金问题是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余留芬也深有感触,“除了需要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环境改善的资金投入,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外,还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现实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