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需要培育职业农民

作者:缪翼 孙眉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03-13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是现代农业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如何激发农村活力,实现农业永续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正如代表委员们所说,“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势在必行。”
 谁来种地?职业农民!
  “80后”女大学生张凌云毕业后回乡当“猪倌”,活出了职业农民的新样子,成为一时佳话。这些新兴职业农民在我国正大力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尚未形成规模。”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总商会副会长刘延云建议,营造良好氛围,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认同感,吸引更多的劳动者自愿从事农业生产。
  “农村发展没有人才带头、没有人才储备是不行的。要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在农村储备人才,让人才回到乡村。”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苏华说,“今年,山东首次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将农民作为一项职业纳入职称评定范围,并研究制定符合职业农民特点的职称标准条件和评审程序。希望以此为试点,逐步将其在全国推广开来。”
  “很多农民工被家乡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吸引回乡后,渴望能及时得到全面的职业培训。”苏华希望,在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上下功夫,积极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各种后续发展保障。
  如何种地?职业教育!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涉农专业建设。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雷鸣强建议,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构建“管理机构+实施机构+评价机构”“三方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由教育部牵头,支持农职院校、农业本科院校成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学院(系),重点推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工程;搭建新型职业农民远程教育平台和知识分享空间,运用“互联网+培育”模式,让新型职业农民终身接受学习和训练。
  刘延云建议,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财政支持,建立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统筹用于培育全过程。在培育模式上进行创新探索,可推行“学校+农户+基地+公司”产业联动培训等模式,立足农村产业发展,兼顾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将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训相结合,并根据市场需求与各地实际适时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
  助力脱贫?精准对接!
  “培养一名技工、致富一个家庭。”精准扶贫离不开教育扶贫,特别是职业教育。“有利于确保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困难群体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就业;有利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苏华说。
  对此,苏华建议,一是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高校招生计划适当向贫困地区倾斜,继续办好民族预科班。二是进一步完善对贫困地区师生的资助措施,提高贫困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师生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的建设标准,积极改善贫困地区教师的生活待遇,对于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应给予特殊津贴。三是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与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等形式引企入校,鼓励职业院校进企办学,鼓励各省级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制度保障,引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扩大优质资源,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