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提升乡村“颜值” 需基层实践筑底

作者:岳燕云    来源:新疆日报    发布时间:2019-03-21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19—2020年工作推进方案,这是新疆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顶层设计,为天山南北广大农村的“颜值”提升,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浙江省实施的一项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改善为重点的工程,2018年9月,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顶层设计,看的是全局,发挥的是制度的力量,如果没有基层实践,再美好的蓝图也将是空中楼阁。从浙江经验来看,基层实践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蓝图落地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足了顶层设计工作。2018年,新疆印发《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又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在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共同作用下,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2018年新疆有6个乡村入选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基层实践做得如何,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不容忽视。
  基层实践要以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从老百姓最急需的事情入手,才能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推动政策落地生根。新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施策,与时俱进创新,才能一路走来蹄疾步稳。
  基层实践还要接地气。浙江省金华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把垃圾分成“会烂”和“不会烂”两类,农民一听就懂。之后保洁员会再次分类,将“不会烂”垃圾分为“好卖”的和“不好卖”的。从可不可回收到会不会烂、好不好卖,虽然只有几字之差,但是后者明显更接地气,更符合农民语言习惯、便于操作。对于新疆而言,这种接地气的操作思路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形成良好互动,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蓝图就一定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