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五年间——总书记新疆足迹】“头雁”领路 奏响脱贫攻坚交响曲
作者:李杨 张云梅 谢龙 来源:天山网 新疆日报 发布时间:2019-04-30
我们的农村党组织,一定要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堡垒。有了这一条,无论抓稳定还是抓发展,都会有力量、有后劲。
——习近平
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养花能手阿卜杜喀迪尔·亚森,给乡亲们传授养花技术(摄于4月14日)。
【殷殷嘱托】
2014年4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看望干部群众。
总书记详细了解了村级组织为民服务和“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组工作情况。一见驻村工作组组长、自治区党委党校副校长孙克宁,总书记就问他:“在村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孙克宁回答说,工作组在这里就是要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协助村里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促进宗教和谐,加强组织建设。
党员活动室里,十几位村民代表正在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提意见。“都提了什么意见?”总书记问。
驻村工作组马琳一一汇报……每听一条意见,总书记都详细追问,具体了解存在的困难,叮嘱地方干部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促进少数民族就业是新疆民生之本、稳定之基,是增加群众收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关键一环。在村便民服务中心,总书记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就业帮扶情况,表示“就业工作最要紧”,要抓紧抓好。
“我们要有一个坚强的基层政权。”总书记叮嘱身边的干部,“希望你们搞好干部培养,积极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村党支部建设好。希望你们的生活像刚演奏的乐曲一样:最美还是我们新疆!”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杨 张云梅 谢龙摄影报道)时光荏苒。5年的光阴,将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雕刻出全新的样貌。2016年,这个村已实现整村脱贫,2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掉了穷帽子。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阿亚格曼干村的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仍在继续。自治区党委党校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申德英说,工作队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激发基层党组织“头雁效应”,引领各族群众聚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铁打的营盘”里要有铁打的战士
【天山新姿】“这家我去过三次,就业的各种好处也讲了个遍,可是老妈妈还是不肯让女儿出去打工……”4月13日下午6时,从村民家走访回来的布海丽且姆·托合提一脸愁容。
布海丽且姆是今年2月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担任村委会副主任一职,目前负责扶贫工作。
“要想打开心结,先要摸透情况。”工作队副队长侯英民今年已是第四年驻村,他告诉布海丽且姆,老妈妈和儿媳、女儿同住,与儿媳关系不太好,所以不愿让女儿外出。“入户走访不光要人到还要心到,多陪老人聊聊天,慢慢地,她啥掏心窝子的话都会对你讲。”侯英民言辞恳切地说。
为夯实基层基础,今年2月,托克扎克镇党委对阿亚格曼干村“两委”进行充实和调整,选优配强“两委”班子,11名村干部里就有大学生村干部4名。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申德英说,要让村级党组织变成“铁打的营盘”,必须培养出一个个铁打的战士。“工作队建立了‘1+N’帮带制度,对每位村干部进行‘滴灌式’传帮带。”申德英说。
为使脱贫攻坚更加精准,工作队与村“两委”一同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并实施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扶志扶智等“十大工程”,因户施策,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记者感言】维吾尔族有句谚语:奥斯曼掉了,眉毛还在;水流走了,石头还在。要锻造一个坚强的基层政权,就要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上下功夫。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为他们教方法、压担子,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这些“领头雁”迅速成长、得到历练,党的基层组织也会更加稳固。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天山新姿】4月14日上午,春日的阳光洒满亚森·马木提老人家的小院。这里与之前大不一样:破旧的羊圈和库房被拆除了,低矮木栅栏没了。地里刚浇了水,一棵棵新移栽的桃树新绿初绽。
“亚森大叔,最近身体好吗?我们来看看您。”村党支部书记田义修带着党员志愿服务队来到亚森家。亚森的老伴又住院了,老人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农具、家具和盖房子剩下的木料全堆在院里,还没来得及归整。
说干就干,党员志愿服务队的男同志搬家具、扛木头、清理垃圾,女同志则打扫庭院、喂鸽子、浇花,不一会儿,农家小院焕然一新。
“桃树是党员和村干部帮忙种的。”站在后院的田垄上,亚森乐呵呵地笑着,“听村干部说,这种冰糖蟠桃销路很好呢!”
村子另一边,65岁的老党员阿卜杜喀迪尔·亚森刚从巴扎上卖花回来。在他家的花房里,五六位村民正在等他“讲课”。
“这个苗子,再长20天就可以移栽了,在移栽前不能浇太多水,否则容易烂根……”阿卜杜喀迪尔端着一盆茉莉,讲得很认真。
米兰、杜鹃……阿卜杜喀迪尔的花房里,一片翠绿、花香扑鼻。不到两亩地的两座花卉大棚,每年能给他带来近10万元收入。
今年,阿亚格曼干村准备建设花卉苗木基地,阿卜杜喀迪尔格外兴奋:“一个人富不算富,我愿意给更多人教技术,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志愿服务队春播期间与村民一起干农活;庭院改造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率先响应拆除土坯房、土围墙、土棚圈;动员村民转移就业……
如今,在阿亚格曼干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正如总书记所说,我们的农村党组织,一定要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堡垒。
【记者感言】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标杆。“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有了这样一支党员队伍,脱贫攻坚就有了一往无前的不竭动力。
让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
【天山新姿】在阿亚格曼干村村委会大院,有一个特殊的车间,女工们坐在缝纫机旁穿针、走线、缝制,动作一气呵成,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交织成一首欢快的乐曲。
车间负责人古再丽努尔·库尔班俯下身,向员工讲解技术要领。所不同的是,她的“讲解”是一边打手势,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
古再丽努尔是聋哑人,却有创业的梦想。今年一月,在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和广东援疆企业的支持下,“爱的声音”服装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除了村委会的小车间,还在村里新建了一个大厂房。未来,这里将为喀什地区23家服装工厂加工“尾单”,解决200名残障人员的就业问题。
发挥靠近县城和商贸园区的优势,组织劳务输出,并在村里开设了64个商铺,实现了贫困户一户一人稳定就业;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搭建200多座蔬菜拱棚,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阿亚格曼干村的脱贫攻坚“路线图”有了最清晰的指向——让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
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为了更好地落实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有了新计划:按照“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的原则,以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为目标,探索在非公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建立党组织,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
【记者感言】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把基层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党建活力变成攻坚动力,凝聚党心民心,让基层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