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乡贤文化凝聚人才力量
作者:卢倩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05-16
乡村振兴,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由此导致的农业农村人才及劳动力的流失,是乡村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困。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求相比,当前农业农村人才的规模、素质、结构、效能等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尽管不少地方工商资本加大了进入农村的力度,但人才问题依然没有明显改观。如何突破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其中,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从而凝聚起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成为一条重要路径。
乡贤文化是根植于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传统乡村,乡贤精英们以自身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形塑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维系了当地社会的稳定、有序。步入现阶段,乡村社会事实上大量存在的“新乡贤”,或是在外为官、为教、为商等而后回归乡村者,或是极具乡土情怀而长期扎根乡村以自己的知识、才能回馈乡村者。可以说,在振兴乡村的伟大事业中,新乡贤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力量。
乡村发展需要人才,乡村发展了才能留住人才。那么发展进程中的乡村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呢?笔者以为,新乡贤文化是凝聚乡村人才力量的现实路径。虽然乡村社会出现了一定的衰落,但乡村聚落的社会基本架构依然存在,以血缘和地缘关系维系的家庭、邻里关系依然广泛存在,这就为新时期的乡贤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新时代,新乡贤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逐步引领新乡贤人才回归乡村社会。但这种回归的核心应是一种桑梓情怀和公益精神的回归,而非“几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成功人士”的构成。
新乡贤文化引领的乡贤人才回归,为乡村人才集聚提供了可能,而要使这种可能转换为现实,还离不开具体的操作方式和途径。实践中,新乡贤服务乡村的方式和途径可以归结为两种:一是以“嘉言懿行”发挥“榜样、桥梁、智库”等作用,引领乡村精神文明、助力乡村振兴;二是以“凡人善举”等公益事业或直接投资创办实业的形式,给予乡村建设以物质支持。这两种方式虽使新乡贤的人文道德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彰显,但很难充分发挥新乡贤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当前还需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探索新乡贤回归的新途径、新方式。
一方面,应积极探索、拓展新乡贤“不在场”的服务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使得“距离”在很多时候已不再成为问题;且在城乡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等存在巨大差距的情况下,也不能一味要求新乡贤必须返乡。例如,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教育、科技、法律等专业人才,完全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不必非得身处乡村;对于许多仍然在城市工作的新乡贤,可开辟相应智慧、信息、物质等支援通道,使他们即使没有退休、没有回到农村,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应注重工作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样性。新乡贤作为一种流动的人才资源,游走在城乡之间,只有增强乡村工作的吸引力,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乡村。可以考虑分类设立专门性的新乡贤组织,组织目标或多元或单一,由乡贤按照自身的兴趣、专业特长等选择加入某一组织机构,并参与其运作,以此来服务乡村建设;也可以为新乡贤搭建自主创业的多元化平台,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文旅、劳动力等资源,引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