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培育产业促增收 鼓起村民钱袋子

作者:郭军鸽、李菲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发布时间:2019-07-04

——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县感受产业振兴带来新气象
数说变化
村民人均年收入对比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郭军鸽 实习生李菲报道)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乌鲁木齐县,东湾村的百合花含苞待放;八家户村的连片草莓长势喜人;上寺村的盖碗茶礼盒供不应求;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旅游产品正在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强乡兴村靠产业。拓宽乡村发展新模式,乌鲁木齐县精准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逐步走上一条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的发展路子。
在板房沟镇八家户村村民王玉丽的草莓采摘园里,游客在田间挑选采摘草莓。
  新变化 金色田野蕴希望
  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走进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八家户村村民王玉丽的草莓采摘园里,一垄垄伏地的翠绿植株间,一排排草莓长势喜人、色泽红艳,一波波的游客拿着小塑料筐穿梭在田垄间,挑选采摘。
  “这儿草莓个大、新鲜,味道也不错。”游客何金均正在采摘草莓,不一会儿手中的小塑料筐就冒了尖。
  王玉丽说,在乌鲁木齐县农业农村局驻八家户村工作队的推荐下,她选种了六个品种、不到三亩地的草莓,一年下来收入有30余万元。
  结合草莓引种尝试,八家户村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规范提升、整体推进,筛选适合农户管理、游客采摘的草莓品种,把草莓种植作为特色产业来抓。目前,全村草莓种植品种达到10个、面积40余亩。
  “通过草莓种植,让以传统农作物为主的村庄转型升级,实现村民收入翻番。”乌鲁木齐县农业农村局驻八家户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陈智说,他们还将利用自身优势,扩大草莓种植范围,组建专家人才队伍,在品种筛选、田间管理、品质提升上下功夫。在水西沟镇东湾村,村民张希英和乌鲁木齐县应急管理局驻东湾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阿布塔尔·黑沙正在一片含苞待放的百合花中穿梭忙碌。
  “种植花卉收益比蔬菜高60%左右。”张希英说,由于质量高、花型好、花期长、香味浓,不仅不愁销路,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游客多的时候,一天就能挣上千元。
  阿布塔尔·黑沙说,结合乌鲁木齐县旅游发展,东湾村依托地理位置优势,通过引导村民种植果蔬、花卉,大力培育发展休闲采摘业,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依托乌鲁木齐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乌鲁木齐县以农兴旅,以旅强农,让小草莓、百合花“摘”出大产业,也让以往向土地要粮食的村民,搭上致富产业顺风车。
在永丰镇上寺村的乌鲁木齐县洪奎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两位村民正在包装盖碗茶。
  新路子 走出家门闯市场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
  壁毯、抱枕、挂件、挎包……在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一家手工艺品店,不时有游客拿着喜爱的绣品向乌鲁木齐县胡拉莱民族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哈提玛·艾乃都咨询。“乌鲁木齐市大力发展旅游,旅游纪念品市场火爆。我们将刺绣技艺与旅游产品结合,制作的旅游纪念品很受欢迎。”哈提玛·艾乃都说。
  几年前,哈提玛·艾乃都看到村里的姐妹们帮人刺绣,突然萌生了整合村里的资源,一起靠刺绣技艺干出事业的想法。2016年,在多方支持下,曾参加过农民经纪人培训的她在乌鲁木齐县组建了合作社,和本村及周边村庄的姐妹们在绣品中“淘金”。
  “村委会帮我减免大部分房租,县供销社还帮我找到了分社地址,在特色小镇,水电费、摊位费都全免。”哈提玛·艾乃都说,目前,合作社的绣品已销售至全疆各地乃至疆外,合作社的成员和周边几个村的姐妹们从接散单成长为月入千元的职业绣娘。
  乌鲁木齐市南山景区管理委员会驻水西沟镇南河路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嵇兆民说,特色小镇运营后,他们为有手艺的村民免费提供场地,销售锅盔、奶制品等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借助首府全域旅游的发展和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东风,我们将继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挖掘更多本地特色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让致富增收路径不断增多。”嵇兆民说。
  促增收,产业是个火车头。乌鲁木齐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借力独特的乡村旅游风光,整合优质旅游资源,着力做好“特”字文章,拓展旅游全产业链优质产品,逐步打开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窗口。
在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一家手工艺品店,游客正在挑选手工艺品。
  新愿景 选准路子腰包鼓
  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在乌鲁木齐县洪奎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批装有春尖茶、红枣、蜂糖、玫瑰花等原料的茶包已制作完成,堆叠在加工台上,几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依次将其装入茶杯,并统一包装入盒。
  “茶包里的原材料来自新疆,合作社的工作人员都是村里人。”合作社负责人、上寺村村民马洪文说,如今,工作队和村两委合力发展盖碗茶产业,铺就的是全村人的致富路。
  2015年,马洪文在宁夏的一家旅馆看到盖碗茶茶包,很是喜欢,但是冲泡起来不方便,这时马洪文动起了心思:制作一款以特制玻璃盖碗为茶器,自制配方为茶包的茶饮礼品。但当时靠兄弟几人和亲戚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打广告推广,销路一直打不开。
  “工作队得知我的想法后,不仅帮我联系销售渠道,还帮我办理了相关手续。”马洪文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合作社里的盖碗茶开始批量生产,向周边农家乐、小型商超等地销售。
  随着盖碗茶销售渠道的拓宽和需求量的增加,工作队提出将盖碗茶打造成上寺村特色品牌产品,并帮助马洪文对盖碗茶的包装设计、名称选择、茶包口味等进行了再次调整,办理商标注册相关手续。同时,选择确定代理商,由代理商提供生产订单,合作社按订单进行成品加工。
  “今年上半年,这款名为‘南山·妈妈’的盖碗茶已经销售出去了5000 多件。”马洪文说,目前盖碗茶在大巴扎步行街有了展示橱窗,已销售至疆内外。
  乌鲁木齐县司法局驻上寺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继东说,今年,借助“花儿·上寺”的打造,该村计划就地取材,对盖碗茶口味再次优化,同时拓展“南山·妈妈”系列产品,实现村民增收。
  加大对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乌鲁木齐县因地制宜,把优势变为特色,一步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农牧民吃上“产业饭”
  记者手记 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
  “开农家乐、种植特色果蔬、在合作社当工人、销售自家农产品,现在我们干啥都能挣上钱!”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村民们最多的感慨。这样的感慨背后,折射出的是产业发展给予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更多路径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首先提到的是产业发展。在实践中,乌鲁木齐县抓产业不是盲目与盲从的,而是立足实际,稳步推进,既注重短期能产生效益的旅游产品,又注重长期能产生效益的种植业,因地制宜,培育乡村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块地,只是这块地被“包装”后,变成了村民的“聚宝盆”。
  产业发展是带动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今,乌鲁木齐县借力乡村振兴,连片打造的产业发展新路径,让一个个村庄悄然发生着变化,也让致富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