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记者蹲点】“变”在产业上 “富”在土地中

作者:张婷    来源:新疆日报    发布时间:2019-07-30

富蕴县喀拉通克镇克孜勒库都克村探索产业振兴新路——
  距富蕴县城11公里的克孜勒库都克村,这些年,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找准产业载体,立足特色瓜果种植、依托旅游打造民宿,通过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多元化培育富民产业,构建起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支撑体系。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村里的种植能手大部分是党员,于是,工作队帮助村里成立了“蔬菜大棚党支部”,探索推行1名党员自愿结对联系服务5户左右的农户,倡导大家有事一起商量、有困难一起解决,形成了抱团经营、共同闯市场的良好局面。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婷 通讯员刘大田报道)7月的额尔齐斯河畔,河风清凉,位于河畔的富蕴县喀拉通克镇克孜勒库都克村的800亩红小豆、黑小豆等特色杂粮作物茁壮成长。地头上,村里的种植能手邹明义正在现场演示、讲授除草、修枝等管护技术,种植户们听得津津有味。而在不远处的110亩大棚里,各类蔬菜已经成熟,菜农们正忙着采摘、收割,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距富蕴县城11公里的克孜勒库都克村,这些年,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找准产业载体,立足特色瓜果种植、依托旅游打造民宿,通过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多元化培育富民产业,构建起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支撑体系。
 “搭好台子”  丰富种植品种
  “往年种玉米,一年下来,挣钱不多,现在种上了黑麦、荞麦,村里还鼓励我们在地里套种中草药——柴胡,现在的种植方式更加灵活了,收入自然也比以前增加了很多。”7月4日,种植户闻建信心十足地说。
  2017年以前,克孜勒库都克村大部分村民延续着传统的“老三样”(黄瓜、辣椒、西红柿)种植习惯,效益低、收入微薄。
  如何从地里掘出“真金白银”,如何选择富民产业激发致富活力?在富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驻克孜勒库都克村“访惠聚”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决定丰富种植品种。
  一开春,工作队队长许宣涛就邀请农林专家到村把脉,开出“良方”。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富蕴县高级农艺师朱马泰·哈吉拜说:“多选几个品种不难,难的是种植技术能否跟得上。”该县林业局原局长杨兆清说:“光种菜还不行,还得向特色粮食作物、果蔬种植上发展,一旦成功,经济效益比种菜高好几倍。”听着大家的建议,工作队和村“两委”开始着手为村里特色产业发展搭“台子”。
  工作队向县有关部门争取了5万元项目资金,在村里建成了五大队农业科技示范园,又从黑龙江省引进了葡萄、红薯等新品种作物。去年秋天,示范园内的红小豆、黑小豆、鹰嘴豆、黄瓤西瓜、蜜酱甜瓜、旱黄瓜丰收。14亩的示范园中种了5种浆果、11种养生杂粮和38种新品瓜果蔬菜。
  “为了把这些新品种种好,我们组织村干部到黑龙江省考察学习,让致富能手、技术能人前往昌吉、布尔津县等地的林果基地及现代化果园学习。这不,我们技术到位了,所有的东西都种出来了,明年就可以推广了。”许宣涛说。
  为提高“五大队特色种植”知名度,村党支部书记刘克连去年还专程参加了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没想到我们的红小豆、黑小豆等特色杂粮作物在展会上一炮走红。想要订货的人很多,我们都不敢接单。为啥呢?因为我们是示范种植,没那个量。今年,全村推广种植特色杂粮作物800亩,预计收入160万元。”刘克连说道。
  “找准路子”  种植反季蔬菜
  突破“老三样”瓶颈,工作队和村“两委”又开始谋划打时间差,在种植反季蔬菜上做文章,力争扭转常唱“四季歌”的被动局面。
  今年初春时节,富蕴县气温还在零摄氏度以下,种植户胡秀花家的蔬菜大棚里,已是满园春色,一根根黄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为了赶第二天的早市,胡秀花一家经常提前一天完成蔬菜采摘和包装工作。
  “我家的黄瓜提前2个月上市,每公斤的零售价是8元钱,比旺季整整翻了一番。还是工作队的办法多,帮我们想出了好主意。要是没有他们,肯定卖不上这个价钱。”胡秀花说,这2座大棚的黄瓜,每天产量都能保持在200公斤左右,平均每天能给她带来1500元的收入。
  5月,胡秀花家的黄瓜收完了,又种上了西红柿,目前已陆续上市。“因为上市早、价钱还不错。我们从早忙到晚,一天也不敢耽搁!”胡秀花笑呵呵地说道。
  两年来,在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过程中,村“两委”充分运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各类扶持政策,通过与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对接,围绕反季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特色新品以及小浆果种植等开展培训22场次,为村民提供果树苗1500余株。
  流转土地、聘请技术员、跑销路……在工作队、村“两委”的引导下,目前,克孜勒库都克村已建成反季标准化蔬菜大棚43座,28户村民种植反季蔬菜110余亩,仅此一项可带动群众增收80多万元。
 “迈开步子”  拓宽销售渠道
  种了半辈子蔬菜的王影深有感触:“过去,蔬菜上市了,都是我们自己拉着去县城摆地摊,运气好的,一天能卖完,运气差的两三天都卖不掉,硬是把新鲜菜卖成了‘蔫巴菜’。”
  “散户种植在技术攻关、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不具备优势,大家要抱团经营,争取把发展的步子迈得大一些。”许宣涛说。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村里的种植能手大部分是党员,于是,工作队帮助村里成立了“蔬菜大棚党支部”,探索推行1名党员自愿结对联系服务5户左右的农户,倡导大家有事一起商量、有困难一起解决,形成了抱团经营、共同闯市场的良好局面。
  党小组长兼种植技术顾问邹明义说:“在我这个小组,任何一家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大家就一起到地里走一趟,一块会会诊、把把脉,一块找到解决方案。”
  为打响果蔬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工作队还邀请内地商标设计专家为村里设计了“高潮五大队”商标和产品包装,建起了“五大队果蔬销售市场”,成立富蕴县连诚观光农业综合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将分散的种植户全部纳入协会,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有效带动就业120人,人均月增收600元。
  “现在,我们基本上形成了产销一条龙服务,早上,各联户小组把自己组内的蔬菜全部集中到协会,批发商抢着到我们协会来拉菜,大家一点都不愁卖。”刘克连高兴地说。
  【评论】服务群众走出发展新路
  克孜勒库都克村位于富蕴县喀拉通克镇西北部,全村面积约3.2平方公里,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导产业。近年来,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以带领村民致富为目标,利用村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种植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设施农业,引进新品种,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经验是基础,创新是关键,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突出特色产业,狠抓重点项目建设,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定期组织党员和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并聘请农业专家来村里授课指导,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将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力争将更好的技术、品种带给村民,帮助村民创收,同时创新成立了“蔬菜大棚党支部”,倡导大家有事一起商量、有困难一起解决,形成了抱团经营、共同闯市场的局面。
  如今,村民收入提高了,克孜勒库都克村打造美丽乡村的步伐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