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总书记 脱贫有信心】在工厂车间,向贫困告别

作者:白之羽 何玲 赵春华 阿扎提·玉素甫 吕伊晗 陶志豪    来源:新疆日报、天山网    发布时间:2019-11-26

——来自深度贫困县的一线调研⑦

        在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圳产业园里,节奏繁忙的流水线不仅培养出一批批成熟的产业工人,改变了一个个家庭的生活,也种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10月23日,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帕哈太克里村村民阿丽姆妮萨·艾外尔,在位于深圳产业园里的新疆乔迪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忙碌工作,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能在喀什市买套新房子。新疆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桢楠作

  新疆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白之羽 何玲 赵春华 阿扎提·玉素甫 吕伊晗 陶志豪报道)喀什市,这座存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重镇,今天正面临着新与旧的更迭、传统与现代的博弈。
  快节奏的现代生产生活理念,给随遇而安的传统思想带来巨大冲击,人们怀着纠结的心态,放下坎土曼,走进新车间。
  所幸的是,产业扶贫,这个或许最适合喀什市的脱贫手段,调动了参与其中的每个人的热情。在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圳产业园,来自政府、企业与每个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为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写下最鲜活的注脚。
  面向个人,描绘奋斗和梦想
  在离开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后,40岁的艾依来提·麦麦提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10月22日,在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圳产业园的新疆磁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艾依来提一边检查自己负责的生产线员工作业情况,一边给遇到问题的员工讲解操作规范和操作技巧,“专家”范儿十足。
  艾依来提是喀什市英吾斯坦乡托喀依艾日克村贫困户。家里6口人种了13亩小麦和棉花,加上妻子每月去巴扎上卖衣服赚的钱,虽然不多,但够一家人开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3年前艾依来提的父亲得了重病。“那个时候每个月需要1000多元医药费,日子一下子就紧巴了。”艾依来提说。
  眼瞅着一家人一脚跨入贫困户的行列,艾依来提坐不住了。“2018年4月,我找到村干部,告诉他们我想出来打工。”艾依来提说,在村干部的协调下,自己很快就在磁创电子科技公司找到了工作。
  “进公司的第一个月,我就拿到了1800元工资,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艾依来提回忆说。很快,在他的认真学习与努力工作下,他的工资不断增长,如今已经涨到3000多元。因为表现优异,艾依来提被公司任命为生产车间二组组长。
  稳定的工作让艾依来提看到了自己的美好未来,今年2月份,他鼓励妻子和他一起来工厂上班。现在两个人每月能有5000多元的工资,不仅老人的医药费不用发愁,家里也开始有了积蓄。
  就在艾依来提一家为不再窘迫的生活欢欣鼓舞之时,来自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比格艾日克村的贫困户麦尔比姑丽·沙塔尔,已经开始琢磨起“有钱花”之后的事情。
  两年前,告别“家庭妇女”身份的麦尔比姑丽,走进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圳产业园新疆美丽奥服装有限公司,成为一名裁剪工。
  两年时间,麦尔比姑丽从一个每天围着灶台转、从来不打扮自己、花钱只能向丈夫要的农村妇女,变成打扮时髦、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也成了村里其他妇女羡慕的对象。她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月能赚2000多元,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如今,她有了更长远的目标:“我要让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找到更好的工作。”
  无论是艾依来提还是麦尔比姑丽,他们的经历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家庭,也影响了身边的邻里亲朋。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将目光投向工厂车间和流水线,用勤劳的双手开创自己的幸福生活。
 面向企业,完善制度和规则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盈利,贫困户就业的最终目的是脱贫致富,看似互不矛盾的目标背后,却由于“人”的差异,带来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员工身份转变面临的挑战。”一家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此前每月发完工资后,第二天就有人不来上班了,也不向公司请假。过几天钱花完后,他们又回来上班了,这让我们很无奈。”磁创电子科技公司生产二厂厂长平丽华告诉记者,面对缺乏规则意识的员工,公司经营压力重重。
  磁创电子科技公司遇到的问题并非个例,在美丽奥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监梁秀辉看来,招工不难稳工难的背后其实是农民身份转向工人身份带来的冲击和不适。
  沟通交流效率低、组织纪律性不强、工作进取心不足、工作熟练度不高……一个又一个员工存在的问题摆在了企业的面前。而实施产业扶贫的企业,不得不付出更多努力,让员工队伍更稳定、工作熟练度更高。
  “我们聘请了学校老师当翻译,用来解决交流障碍问题,并一步步实现技能培训升级。”平丽华说,为了解决“发完工资不见人”的情况,公司尝试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前一天发工资,发完工资后召开大会,引导员工节假日去逛街买东西,假期结束后继续回来上班。“这一方法实施后,员工旷工的现象有了明显好转。”
  作为园区的元老企业,2015年就落户产业园的美丽奥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吸纳当地贫困户就业,970多名员工中有三分之一是贫困户。梁秀辉介绍说,公司成立几年来,一直围绕着如何让本地员工真正成长起来做文章。
  记者了解到,美丽奥公司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推荐优秀员工赴内地考察学习等方式鼓励员工,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梁秀辉说:“在公司的激励措施下,一批少数民族骨干员工脱颖而出,已经成长为车间各小组组长。”
  更令人惊喜的是,伴随着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员工们的创新能力也被不断激发。梁秀辉告诉记者,今年8月份,员工带着自己设计制作的衣服在乌鲁木齐参加服装设计大赛,取得了较好的名次,“这种变化意味着员工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工作,而是主动地融入到生产中。”
  面向园区,专注效率和竞争
  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喀什经济开发区在阶段性承接产业脱贫任务的同时,也肩负着推动当地发展与向西开放的重要任务。而在这个过程中,推动企业的良性经营与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对好的企业要重点扶持,对中等企业要帮助发展,对僵尸企业要及时清理;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招商,逐步形成产业链,降低企业成本、减少用工同质竞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员工自主选择企业,企业自主选择员工,打破包干制……”
  在喀什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天雨的调研报告中,企业和员工是调研的主要目标,围绕“稳”“安”“富”展开的分析则贯穿全文。
  “调研随机抽取的38个员工,日均工资达到90元以上的有3人。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工人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另一方面也说明,只要积极主动,工人一个月拿到2000元钱甚至更高不是不可能。”王天雨说。
  工人收入偏低,表面是影响了脱贫致富的效果,背后也隐含了企业经营的困境和发展的风险。那么,如何推动形成工人们纺锤型甚至倒金字塔型的收入结构?如何让企业发展更有竞争力?如何实现产业园区整体实力的提升?所有的问号最终都指向两个字——效率。
  不久前,一场技能大赛在产业园区拉开帷幕,来自3家企业的2000余名员工摩拳擦掌,开始了一场效率的较量。在经过连续5周的比赛后,一、二、三等奖的获得者赢得了价值可观、实用性强的奖品,企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比学赶超”的气氛慢慢在车间弥漫开来。
  “我们公司的3个员工因为在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被选派到深圳学习。能赚更多的钱,还能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这对许多人来说都极具吸引力。”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圳产业园新疆乔迪梦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华说。
  从个人到企业,从企业到园区,从园区到整个开发区,在效率优先的引领下,每个人都铆足了干劲,为适应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不懈努力。
 面向未来,留下人才和制度
  入驻3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1.25万人实现稳定就业,其中贫困人口就业4398人……如果用数字来衡量深圳产业园的脱贫攻坚工作,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结果。不过,如果把视线进一步聚焦,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圳产业园的产业扶贫工作,还给未来埋下了发展的种子。
  10月23日,在美丽奥公司的第四车间,27岁的贫困户艾克拜尔江·艾尼瓦尔正埋头工作。在车间主任杜刘兵眼里,这个笑起来有些腼腆的小伙子,却是整个车间在技术学习上最积极的员工。
  “他刚来的时候几乎什么也不会,但是很细心也很勤快,经常到吃饭时间还来找我问这问那。”杜刘兵说,不懂就问、不会就练,作为纺织服装工厂少有的男性员工,艾克拜尔江自2017年入职以来就进步神速,已经当上了拉布组的小组长。
  如今的深圳产业园,节奏繁忙的流水线不仅培养出一批批成熟的产业工人,改变了一个个家庭的生活现状,也埋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无数个艾克拜尔江在这里洗净了从田间带来的泥土,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小组长甚至车间主任。自2016年以来,有近3万人在这里参加过培训或就业,其中有一部分离开后,依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与微观的人的改变同样重要的,还有宏观层面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长期派驻干部全方位跟踪服务吃、住、行等各项保障工作,协助企业开展日常管理;片区负责人、驻厂干部每天深入生产车间,现场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强化企业、稳工专班组、乡镇带队三方协调机制,确保工作有序衔接、顺利推进……深圳产业园就业稳工专班组副组长赵明山介绍说,在过去的两年间,园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服务体系,自上而下实现监督管理、自下而上提供服务保障,为园区内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除了现有的制度安排,一种协调发展、优胜劣汰的分配方式也在酝酿当中。
  例如,在实行计件制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工资高的员工会得到额外奖励,以累进式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活力。再如,围绕服装纺织、电子组装等行业完善上下游配套产业,实现环环相扣的价值增值。“我们要让努力的员工和企业,享受到更好的发展红利,为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王天雨说。
  从引导人的改变到协调企业的发展,从推动园区的提质增效到筑牢未来的发展基础,在这块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人、一家又一家企业,为了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正一如既往地奋斗和付出,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调研手记
  改变,不仅仅是一个人
  在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圳产业园,既有每天清晨上百辆客车从乡村开往工厂的壮观场景,也有流水线背后悄无声息的脱贫希冀。兴奋和感动交织在一起,这或许就是这场脱贫攻坚战带给每个人的震撼。
  对于新疆美丽奥服装有限公司女工努尔古力·艾尼瓦尔来说,从她勇敢地迈出家门、走进产业园的那一刻起,人生就已经转换了轨道。能挣钱了、会打扮了,还成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当说起自己的婆婆也开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或许连努尔古力也没有意识到,一个家庭正在悄然改变。
  多做一件衣服,就能多买一本书;多学一门语言,就能多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像努尔古力和她的家庭一样,正有很多家庭伴随着由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换,主动敞开怀抱,融入时代大潮。
  改变从来都是基于一个链式结构基础上的连锁反应,每当努尔古力上幼儿园的儿子说出“玩具是妈妈上班挣工资给我买的”这句话时,藏在这个幼小心灵中的自豪对其一生所产生的影响,又是谁能估量得了的呢?(赵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