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路

作者:敬华兵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人民论坛网    发布时间:2020-01-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约式高效益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功成果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彰显,让我们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放在“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增长以新的含义。因此,当前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与思考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
      经济形态不优。不少内地城市在产业结构上表现出一、二、三产业之间占比不协调,不同产业间互动少,经济发展形式粗放等问题。
      经济增长效益低。据有关专家计算,中国目前GDP总量大约占世界总量的4%,但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很多。
      房产及投资拉动比例较大。“三驾马车”中的外向型贸易和内需拉动不强,特别是高层次的内需不强,表现为以投资拉动的传统经济形态为主,其中房地产业为支柱产业,消费主导的模式发展不够。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逐步以扩大消费的增长模式(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取代投资主导型增长模式还任重道远。
      除以上三点主要问题外,还有债务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由于不断的进行投资拉动,地方债务和隐形债务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以牺牲生态环境质量为代价。
      地方经济发展改革与创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为地方经济发展改革、创新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引。
      深化改革
      新常态下的发展,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此,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固有资产,结合“双百行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动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二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与政策环境。一方面,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加快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另一方面,完善银行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化运作的商业银行,切实提高银行自身经营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控制投资规模、提升科学性
      一方面,明确界定政府投资的职责和范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使政府投资加快从竞争领域退出,主要用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创新政府投资运作机制,积极推广“代建制”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政府投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一律不再审批,政府仅从外部性、公共性、合规性方面对企业投资项目予以核准或备案,履行好对重大项目规划协调、发布行业信息等服务职能。
      从自然资源上对经济活动予以规范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对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运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节能环保,构建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的约束机制,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条件;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反映加强环境资源制度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土地、能源等稀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取消垄断行业产品的行政定价机制,相应建立与完善价格调整听证制度;建立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
      地方经济发展路径的南充实践与探索
      南充是革命老区,同时也是四川东北人口大市和传统农业大市。人口大市、经济大市、农业大市是南充最大的市情,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也或多或少存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南充采取了如下三条举措:
      聚焦转型升级,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做强贯穿三大产业的“5+5”产业,即培育壮大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以及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协同创新、协调发展。工业方面,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农业方面,坚持以现代农业、有机农业为主攻方向,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三百示范工程”;第三产业方面,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三大工程和“互联网+”行动,积极推动传统服务业创新转型,促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同时,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区)发展定位,形成错位发展、争先进位的生动格局。
      坚持风险防控,统筹三个统一,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金融方面结合中央精神,市级层面亦建立严格的投资约束机制,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建立投资监测和预警系统。确保投资有保有压,严格科学进行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防止一窝蜂急干快上。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的投资行为,强化投资的约束机制。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合理引导社会资金投向。
      二是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重点整治非法集资、乱办金融等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的行为,健全完善征信体系、持续净化市场环境。
      三是坚持三个统一,即把“提高发展质量”与“保持较快增速”统一,把“加快传统产业转型”与“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统一,把“优化政府投入”与“激活民间投资”统一。坚持投资总驱动,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更有效,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更有力,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提供支撑、积蓄后劲。
      聚焦改革创新,营造发展良好环境
      培育高新产业,集聚人才、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实现资金在社会各环节的充分流转,资金要素动起来才兴旺。
      一是积极推进重点改革。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重点改革,公立医院、新型城镇化等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二是基于区域定位发展外向型经济。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依靠城市群协同发展。如一些江浙地级市都是将自身发展置于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积极配合上海市的发展,进行产业更新和升级,最终成为发展质量较高的城市,珠三角亦然。对此,南充加强联动,融入成渝经济圈做产业配套,借助嘉陵江经济带的东风、南充综合保税区的创建,抓住阆苍南一体化的机遇,同时聚焦并收集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东西部产业协作、成渝西等地产业转移信息,加大对意向性转移企业的跟踪对接力度
      三是大力促进创新创造。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积极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川东北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全面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支持计划。
      四是推进人才工作,鼓励和奖励人才落户,推动嘉陵江英才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外的个体人才引进力度。
      五是大力整治环境污染,在“补短板”上下功夫。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补上历史欠账,要在“打硬仗”上下功夫。
      【本文作者为第19批中组部博士服务团成员,南充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挂职),中车株洲所机电公司副总经理、党总支副书记、教授级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