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讲好中国故事,拨动世界心弦

作者:李媛媛    来源:宣讲家网评论    发布时间:2018-07-13

摘要: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客观、全面、生动的中国观,在国际社会中要善于将中国故事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为中国故事,塑造世界的中国观。为此,既要防止有故事没中国,又要防止有中国,没故事的现象。善于应对西方媒体利用所掌握的国际舆论话语权就中国的某个问题大肆炒作。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和使命。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基于历史引领未来,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国内外多种场合讲述中国故事,充分彰显文化自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有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个语种版本,全球范围持续热销,目前发行已超625万册,成为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的一把钥匙

一、减少文化误差,弥合文化鸿沟

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民不聊生,国家形象不断衰落。新中国成立以后站起来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但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中不乏猜疑、误读、误导。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甚嚣尘上。为了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水平,提升国家形象,但与中国的大国形象匹配度不够高,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思想文化宣传不接地气——白费劲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并不轻松。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讲述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高度的热情,而且需要高超的技巧。周恩来总理曾经向国际友人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方人立刻就明白了。文化是心灵沟通的桥梁。20143月,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2015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文化交流中曾一度出现过,对内讲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文化,对外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奇特现象。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所以,要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还要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例如,关于人道精神和人道主义。人道精神不同于建立在抽象人性论基础上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它是人类共同的优秀的文化遗产。人道精神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都可以找得到。在日内瓦的国际红十字运动博物馆中,有一组寓意深刻的展品,展示了孔子、古代印度阿育王、耶稣基督、伊斯兰教先知的言论和摩西法律、十八世纪的卡特尔条约,标题是不同文化的相同召唤,并解释说,呼唤保护生命,呼唤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人道主义行为,是响彻千古的声音。北京红十字会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大力践行人道精神为主线,倡导人道北京建设。积极研发人道北京指数,创新管理模式。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交往工作,拉近了中国和世界的距离,通过积极推动与周边及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民间交流,开创人道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

二、突破时空局限,注重现代叙事

讲好中国故事,是国家实力与国家形象如何耦合匹配的大课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我们既要做好中国的事情,又要讲好中国成功及其背后的故事。中国道路、奇迹及贡献,中国精神、价值和力量,中国故事元素成千上万,中国故事题材源源不断。一方面,要坚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体现时代性,讲好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故事。

1、不忘本来,讲好中华文化及其现代化的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重要启示。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现代科技等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在世界性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大格局之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维护自身文化主权,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设文化强国。

中国文化不断向世界展示出独特的魅力。20157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地方戏枯木逢春,有了重振机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都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现代创新形式极大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以曹文轩、刘慈欣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出现在国际各大奖项的舞台上;大批体现中国现代都市生活、建设成就的作品,如《媳妇的美好时代》、《超级工程》等走出国门受到热捧。借水行船,一批合拍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长城》等,迈向国际市场,传播中国文化。在APEC峰会、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高峰论坛等系列主场外交重大活动中,中华文化魅力十足,整个世界为之感染。

2、不忘初心,讲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目标的故事

中国故事,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的历史性实践中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来了解中国。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挨打和挨饿这两个问题靠国家硬实力来解决,挨骂这个问题则主要得靠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基本解决了挨打和挨饿这两个问题,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面向世界说明中国共产党、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仍是十分必要的大学问。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包括革命故事、发展故事、治理故事、文明故事、改变世界的故事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掌握文化交流规律,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3、面向未来,讲好中国发展故事及其背后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一方面,国家内部治理层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制度深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形成的协商民主的内在价值,与西方高举民主旗帜,对外强制输出民主价值观形成巨大反差。中国一贯主张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另一方面,对外交往层面,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四项原则,坚持政党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相待的世界观。某种程度上,上述观念和原则,都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国虽大,好战必亡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思想的当代体现和运用。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千年文明史演绎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思想孕育了这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类发展。中国的发展成就、发展观是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国话语权的依据。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讲好中国的发展故事及背后的和平理念,不仅是世界的期盼,而且是中国的担当。

三、创新话语体系,探索有效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这么几个要素:讲故事的主体即由谁来讲,讲故事的内容即讲什么、讲故事的形式即怎么讲,讲故事的对象即讲给谁听。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用西方能够理解的话语进行正本清源,积极生动地阐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进行的大量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从而赢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从讲故事的主体方面看,包括三个层面:自己讲、他人讲、共同讲

其一,自己讲,讲中国并超越中国。中国人讲中国故事,一定要引发国际共鸣。讲好中国故事并不容易,受众不同,爱听的故事也不同,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差异巨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巨大,到什么坡,唱什么歌。在不同的国家讲故事得因地制宜,除了根据人们的喜好来选择故事之外,更要根据当地的发展状态选择讲故事的渠道。在新媒体时代,讲故事的方式也要根据对方国家所常用的社交媒体来进行推广,比如通过FacebookTwitterLine等渠道来讲故事。还要以个人魅力折射体现中国魅力。纪录片《大道之行》,就是通过剪辑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系列讲话的原声,向全球展现一带一路建设成果,讲述中国方案的。

2017年228日,国内首个公益专项支持中国故事全球传播的中国故事全球传播千万亿基金在北京揭牌。指的是数千家能够代表中国形象、心怀讲好中国故事情怀的各类企业和机构;即数万个独特的视听中国故事内容;亿即对中国内容喜闻乐见的数亿、数十亿全球受众。在中国故事全球传播基金支持下,中国故事千万亿平台已在全球拓展融合了传统电视和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形成了分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注册媒体用户的传播网络,抵达受众可达数亿。目前已推出数万分钟的中国视听图文内容、近2000个中国故事。

其二,他人讲,即超越故事。中国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关键是故事背后的道。道在,自信在。由自信上升为自觉,关键要讲好中国故事之道,中国故事的感召力与说服力体现在突破多元文化藩篱,让外部世界理解中国故事的内涵,特别是中国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对国际秩序的设计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主张。美国探索频道的三集电视纪录片‘ChinaTimeof  Xi’1016日晚完成首播,这是国际主流媒体首次播出全面、系统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节目。该片分三集。第一集人民情怀,讲述中国精准扶贫、医改、教育、高铁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故事,集中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第二集大国治理,讲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案例,集中阐释中国的新发展理念和成功实践。第三集合作共赢,讲述一带一路倡议、蒙内铁路、中欧班列等故事,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

其三,共同讲,更需关注他人、关注世界。中国故事内涵的世界性意义在于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必要的机制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引导正义至上和各美其美的价值,如中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主张等。隐含着正义考虑优先于利益考量的价值观、尊重世界文明差异、重视文明交流互鉴。中国故事要讲那些发生在中国的,与其他国家具有共通性的世界性问题,这样,外国人既可以当中国故事的听众,也可以讲中国故事。在讲中国故事时还应充分利用好海外支点。目前,中国在海外有6200万的华侨华人,他们对所在国的风俗习惯、国情民情有深入的了解,并有充分的人脉,可以充分利用海外上千家有影响力的华文媒体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更加便捷地走进所在国。

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客观、全面、生动的中国观,在国际社会中要善于将中国故事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为中国故事,塑造世界的中国观。为此,既要防止有故事没中国,又要防止有中国,没故事的现象。善于应对西方媒体利用所掌握的国际舆论话语权就中国的某个问题大肆炒作。

(作者系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