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简介

新疆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 院长

新疆全景旅游规划研究院 院长

中国文物学会 会员

新疆旅游学会 理事

新疆文史研究馆 研究员

新疆旅游学会2014年度先进个人


西部大开发中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 广西、云南考察报告

作者: 高波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16

一、考察缘起

受新疆西部开发办的委托,新疆国际工程咨询中心承担了《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及重点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

旅游文化产业是新生产业,对于该规划中旅游文化所包涵的内容、应该涉及的规划范围和需要解决的宏观问题等等还处于探索阶段,为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该项任务,西开办与咨询中心组织规划编制专家对广西、云南两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专项考察。

二、考察目的

通过考察学习和横向比较分析,使规划编制课题组对旅游文化产业有更清晰的直观认识。吸取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了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他人成功经验,为编制本项规划开拓思维,理清思路,使规划成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考察成员

李洪波     自治区发改委常务副主任  西开办常务副主任

卢金华     自治区西开办  副处长

何伟红     自治区西开办

马维宁     新疆国际咨询中心  副主任

高小翔     新疆国际咨询中心  副处长

仲  高     新疆社会科学院

毕亚丁     新疆旅游专家

高  波     新疆全景旅游规划研究院  总工

四、考察时间

2006年10月19日-2006年10月28日

五、考察线路

广西南宁-桂林-阳朔-云南昆明-大理-丽江

六、考察形式

由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西开办副主任李洪波牵头组织的考察活动,得到广西、云南发改委和西开办的高度重视,安排专人协调考察事宜。在考察目的地组织当地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进行专题座谈,介绍成功经验,提供参考资料,为本次考察活动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七、考察印象

1、与海相连-水韵广西

广西是西部地区唯一即沿海又沿边的省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着力打造和提升桂林山水旅游文化内涵,使桂林在广西旅游业发展中起到了龙头辐射和带动作用。

广西与海相连,从南宁到桂林都在作“水”的文章,由水组成的江、湖、海,使广西大地洋溢着蓬勃的生命活力。

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南宁举行,广西又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南宁通过面向海洋走进东盟,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中国-东盟“M”型合作战略,以海洋为媒介,用最短的时间走向了国际大舞台。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的桂林,并没有陶醉在昔日辉煌的旧梦中,他们从旅游的灵魂-文化着手,以“印象刘三姐”和“两江四湖”工程为代表,使资源的品位再次得到升华,完成了二次创业,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探索 ……

2、多元汇聚-七彩云南

新疆与云南有许多相似之处:丰富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 ……

云南旅游业发展和新疆同时起步,但他们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和精心培育,实现了从“接待事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过程。特别在“十五”期间,云南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市场需求为突破口,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旅游精品,使旅游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的旅游文化强省之一。

丽江东巴文化、摩梭文化,大理白族文化,腾冲侨乡文化,会泽铜商文化,版纳贝叶文化,昆明古滇文化、思茅普洱茶文化与自然资源、地域个性有机结合形成了云南印象、大理古城、丽江古城、云南民俗村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文化精品品牌。把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昆明官渡镇、大理市大理镇、巍山县南诏镇、丽江市大研镇、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等60个精品旅游小镇。在打造“物质形态”旅游精品的同时注重“非物质形态”旅游精品的开发,向市场推出了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的火把节和苗族的花山节等一批传统民族节庆活动,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和赞赏,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与地域特征的有机结合和立体打造,使云南的旅游文化产业呈现多元发展、和谐共存的繁荣景象。

八、云南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1、高层领导重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

旅游文化产业综合性很强,其发展涉及众多的经济和公共部门。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职能交叉产生政出多门的现象,严重影响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及时协调解决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使旅游宏观调控机制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的积弊得到根本的转变,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2、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引导行业发展

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政府主导比较突出,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系列的领导小组,如文化产业办公室由省委副书记丹增挂帅,每年安排3000万专项资金,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丹增副书记也成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人物。政府投入旅游文化产业的专项资金比较雄厚,旅游发展资金每年5000万,发改委每年1000万,各地州每年也有3000万左右。政府通过专项资金投入,产生了很强的示范导向作用,对引导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云南印象、丽水金沙为代表的一批原创云南歌舞在国内外获得好评,以云南为背景拍摄的电视、电影和影视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云南旅游的知名度。云南省通过政府主导,旅游与文化互动交流,促进了云南文化的广泛传播,扩大了云南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3、积极创造热点强化市场宣传促销

通过积极创造热点进行宣传造势也是云南政府主导的特色之一。利用各种对外窗口,采取不同手段发起宣传攻势。每年的“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及每两年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和各种国内外节庆、会展活动,面向主要客源市场,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攻势,扩大了“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影响。

4、聚集社会力量鼓励全民参与旅游

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在政府加大旅游业公益性项目投资的同时,采取各种鼓励政策和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开发旅游资源,经营旅游项目,成效显著。成立了省旅游投资公司,主要是向国家开发银行融资,每年可达30亿元左右,能够保证每个地州旅游投入资金每年有3~5亿元。此项举措,使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发展势头。

云南省通过多年努力,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的力度,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旅游文化开发建设,最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兴办旅游,基本形成了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和外资一起办旅游的格局,公众关注、关心旅游,形成了全社会发展大旅游的良好社会大环境。

九、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1、准确定位新疆文化,坚持多元发展原则

作为中国地域文化一翼的新疆文化,因其地域、民族、语言富有一方特色而独树一帜。新疆古称西域,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文化统称西域文化。近、现代以后的新疆文化与传统的西域文化有一种天然的承袭关系,在社会变革引起的文化变迁中,以后产生的新文化中都有传统文化的因子。

新疆从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汉族与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和俄罗斯共同生活,构成13个主体民族。除此之外,还有34个民族成分。地处欧亚大陆交汇处,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加之众多的民族在此生息繁衍,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长期维持,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这里碰撞并存,多元文化共存、交融与互补一直是新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显著特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历史的经验使我们深知我国的各民族统一为共同的“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这种重要价值在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同样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本项规划的编制中,必须充分重视民族多元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尤其要注意发挥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对现代新疆文化构成的有益影响,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内涵,为社会的繁荣提供稳定的文化基础,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准确定位、科学利用好新疆文化,形成多元发展的格局,更好的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本次规划编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要对新疆文化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到底什么是新疆文化?它有什么样的内涵?有什么样的历史延续性?包括那些层面?新疆166万平方公里,是不是应该进行文化分区?以及新疆文化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角色和贡献等系列问题,必须要通过专家学者们的认真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评价。

新疆是我国的文化大区,怎样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最后形成产业优势,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实践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的一些省区相比较的话,差距是很明显的。这次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编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有必要进行一些基础研究,形成共识。只有搞清楚了什么是新疆文化,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划、利用和弘扬新疆文化,真正做到后来居上。

2、从概念着手准确定位旅游文化产业

旅游文化产业还是新事物,应该首先解决好概念问题,只有在概念清晰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在讨论不休,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必须明确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和范围来作旅游文化产业规划,把规则制定好,便于编制工作的开展。

旅游文化本身在内涵、外延上具有开放性和幅射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比如从精神意识的角度、资源特征的角度,商业包装的角度,形象塑造的角度、地域个性的角度、历史发展的角度等这些方面都是旅游文化的范畴。本次规划中旅游文化的重点和范围是什么、需要解决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这些必须有明确的界定和说明。要不然在验收的时候,就没有衡量编制成果的依据和标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维护文化安全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安全是构建现代新疆文化的未来走向和总体发展脉络的基本保障,是维系政治安全的重要支撑点。文化安全是保护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有效地消除和化解潜在的文化风险,抗拒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保护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以确保文化主权不被侵犯的文化状态。没有文化安全,就谈不上建设先进文化。在积极推进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把确保文化安全摆到重要的位置。要确立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原则的文化发展战略;要建立积极的文化安全预警系统,能够准确预测外来文化在商品市场的流动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要建立有效维护文化安全的综合管理机构,以增强对文化安全构成威胁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处理能力,确保文化安全及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在政府掌控之中。

4、增强文化自信心,构建和谐新疆

新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同文化交融的结果,这也是新疆文化之所以灿烂夺目的重要原因。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变迁的趋同至少是时下的潮流。如何保持新疆文化的多样性,关键取决于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而这种自觉意识的产生在于发现新疆文化在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价值,并能够通过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效地实现这种价值。

在旅游文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心,认识自己文化的价值。如果对自己拥有的文化没有自信心,那么在现代化过程中面对诸多的外来文化,就有可能做出对自己文化保护和发展不利的选择,最终适应不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应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科学定位现代新疆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达到兴旅富民、构建和谐新疆的目的。

5、突出地域个性特色,加强区域联动

新疆旅游之所以有无穷魅力,正是因为新疆地域文化因子在旅游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旅游者在新疆旅游看见的、听到的、体验和感觉到的都是浓浓的异域文化氛围。因此,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建设中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原则,不照搬照套重复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建成不可替代的特殊地域文化系统,以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旅游文化形象特色。

突出大区域、大文化、大旅游、大市场的整体观。加强国际、省际和区内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变长线旅游为长线与区域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文化经营模式。通过联合选线整体促销,将一个个璀璨明珠精巧地镶连在一起,形成令世人瞩目的、印象深刻的新疆文化旅游大板块。

6、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特色产品

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和项目建设,是以旅游的供求和市场导向为核心。开发建设必须面向市场,研究市场,拓展市场,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通过策划、设计、加工、组合,包装成多元化、多功能的有市场卖点的旅游文化产品,不断扩大消费范围、消费规模、消费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资源特色是保持强大吸引力的源泉。新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决不能丢掉自己的特色,抛弃自己的优势,进行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要在充分认识新疆旅游文化资源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和旅游文化产品的发展趋势,对产品的开发建设做到定位科学。以优势资源为基础,积极创新,突出特色,塑造名牌,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体系和建立联系广泛的销售网络。

7、建立高层协调机构,促进产业发展

旅游文化产业是新兴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到众多的行业和部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上下联动。旅游文化产业又是一个政府主导型产业,要在市场机制运作的基础上采取政府主导措施扶持产业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参与。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协调相关部门的统一行动。建议自治区党委或政府成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协调机构,以便有效协调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8、坚持政府主导,完善产业发展政策

不断完善的政策法规是旅游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要真正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引导和扶持作用,最重要的途径和选择就是通过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来规范引导,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来规范引导产业发展,给旅游文化产业的起步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建立比较完整的旅游文化产业政策和法规系统,形成公开、透明、非歧视的市场准入机制,和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产业生态环境,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全面、系统的法律保障机制和政策支持系统。从培育产业的角度,加强规范引导,提供政策建议,明确政策导向,充分运用财政、金融、行政、立法等手段来调控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实现对旅游文化产业中不同行业发展的调控。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