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在资本家身上的农民致富梦是白日梦
作者:李昌平 来源:乌有之乡 发布时间:2018-07-19
十几年来,谈到增加农民收入,“公司+农户”一直是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推崇的主要措施。
说明:本文是李昌平老师2006年发表的文章,最近被一些公众号转载,且内容不完整,兹重发于此。
今天的新华网有这样一则报道:《奶贱伤农 奶业巨头不提价 奶价引奶业新“战争”》。报道说,成本高扬、奶价停滞,内蒙古通辽的奶农濒临崩溃,牛奶企业却不为所动,拒绝提高收购价格。面对困局,当初极力促成农户饲养奶牛并引进奶牛项目的通辽市政府也一筹莫展。尽管成立了奶业协会,但面对全国性布局的现代化大企业时,通辽奶农仍处明显弱势。在牛奶企业看来,通辽这样的散户养殖模式,成本高、质量差、收购难,注定要被市场淘汰。
看了这篇报道,心中有些悲凉。
十几年来,谈到增加农民收入,“公司+农户”一直是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推崇的主要措施。十几年来,“龙头企业”一直享受各级政府的财政金融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而农民合作起来办点加工或营销企业不仅没有任何优惠,还设置很了高的门槛。90年代以来的很多政府官员,似乎都真的相信资本家是咱农民的大救星!
我常常想,政府官员怎么就这么糊涂呢?国有粮食公司存在了几十年,种粮农民收入一直也没有什么增长,凭什么就相信私人公司会帮助农民增收呢?国务院拿钱,逼着粮食企业按照保护价收购农民的粮食,粮食企业绝大多数时候都不执行国务院的保护价,并在收购农民粮食时“压级压价”、“短斤少两”、 “打白条”,怎么就相信私人企业保护农民呢?私人公司的第一目标就是盈利最大化,政府怎么就想着要私人公司带领千家万户的小农致富呢?这不是和上个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思路相似吗?
我常常想,政府官员怎么就这么笨蛋呢?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增加千家万户小农的收入,就是要增强小农在市场上谈判议价的能力和拓展经营领域,唯一的办法就是扶持农民组织起来,合作办金融,合作办“产——加——销”、“贸——工——农”、“农——科——教”一条龙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家是强者,农民是弱者,资本家的事根本不需要政府操心的,只有农民组织起来了,农民成为平等的市场主体了,平等竞争和公平交易才能实现,政府就可以少操农民的心了。所以,政府应该扶持的是小农,着力点是组织农民,而我们的政府官员大多都是扶持“龙头企业”。其结果就是小农越来越小,资本家越来越强,交易主体越来越不平等,交易越来越不公平,所以就有了“内蒙古通辽的奶农濒临崩溃,牛奶企业却不为所动。面对困局,当初极力促成农户饲养奶牛并引进奶牛项目的通辽市政府也一筹莫展”的局面。
我常常想,是什么原因导致政府官员变成了糊涂蛋、笨蛋呢?我使劲找,终于找出了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一部分政府官员“日理千机”、“日理百机”,没有时间学习,被前些年流行的“农业产业化理论”忽悠了。专家学者的本领一般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理论”;而政府官员的本领一般就是把复杂理论简单化:农民增收=“龙头企带农户”;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官员、商人和学者专家合作,为了得到国家扶持“三农”的巨大资源,制造了“公司+农户=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流话语,名正言顺、并且轻而易举地得到政府财政金融扶持和税收优惠,响应小平同志的号召——少数人先富起来了!为了掩人耳目,这些人经常找一些“增加农民收入的典型故事”,通过媒体大肆宣扬,十几年来,就这样不停地这样忽悠!这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似是而非”“颠倒是非”的忽悠,只要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不提出质疑,是可以长期忽悠下去的。
我常常想,像“公司+农户=增加农民收入”,这样理论上错误,并且统计数据(1986年以来,扣除农民在城市打工收入,农民在农业领域的收入增长一直在下降)完全不予支撑的忽悠,为什么十几年经久不衰呢?我使劲地找,找到了两条原因。一个原因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主流媒体,一直没有停止这样的忽悠;另一个原因是,一号文件也一直在这样忽悠。主流的错误,只有靠舵手纠正,这是中国特色!
“公司+农户=增加农民收入”的忽悠,近年又有了新发展。如,鼓励私人大资本下乡,开办金融服务公司,解决农民小额贷款难;鼓励外国农业大资本家收购东北大豆加工企业,帮助东北豆农增加收入;鼓励日本、韩国、台湾农民组织,在国内建农业开发区,引入竞争,促进大陆农业现代化等等。这些新的忽悠,和“公司+农户=增加农民收入”是一脉相承的——官僚资本特权话语。其实,这些新的忽悠,只有一个结果,将国内“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市场”让给境外公司,将境外“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市场”也让给境外公司,让中国农民成为任人宰割的羊羔,以此证明中国各级政府多么多么开明,投资环境多么多么好,中国投资回报多么多么高!
新华网《奶贱伤农 奶业巨头不提价 奶价引奶业新“战争”》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牛奶企业看来,通辽这样的散户养殖模式,成本高、质量差、收购难,注定要被市场淘汰”。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小农必须尽快大规模淘汰;二是就算散户养殖改集中养殖了,将来的说话权还是蒙牛、伊利的手上,下一轮他们还是不提价,依然还可以说同样的话。也许,将来这样说话的还有外国公司。我们期待,通辽奶农和政府的无可奈何,能够引起“日理万机”者的警觉,尽早纠正已经犯下的错误,避免:农民问题转化为就业问题,农村问题转化为城市问题,经济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国内问题转化为国际问题。晚了,麻烦就大了!
2017-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