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疆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作者:瞿建蓉 来源:新疆日报 发布时间:2018-07-2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更高、更实。对新疆农业现代化而言,应按照产业兴旺的更高要求,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筑高效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需推进三大调整,即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农业改革的核心则是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实现三大激活,即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一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新疆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构建具有新疆特色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北疆要突出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结构,南疆要突出围绕林果业调优种植结构,努力提升新疆粮、棉、畜、果、区域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六大产业的发展质量、效益。
二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和重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农村产业融合要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美。农村产业融合,在横向融合上表现为农林牧、林牧渔、粮经草融合及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康养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等新业态;在纵向融合上表现为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变田园为公园、变农区为景区、变农房为客房、变劳动为运动、变产品为商品,从而延长和重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所要求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农民的生活富裕。
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基于乡村振兴新要求,必须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在支持保护目标上,应该是生产目标、收入目标和生态目标并重;在支持保护数量上,国家及自治区财政支出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信贷投放结构都要调整,支农力度都要加大。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需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总体要求是确保增量,用好用活存量,做好资金整合和撬动两篇文章。从新疆“荒漠绿洲、灌溉农业”的现实出发,首先要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第二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第三要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
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落实好国家相关补贴政策。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增加补贴规模、扩大补贴品种、完善补贴办法和手段,增强补贴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补贴发放也应当更加透明化、合理化、科学化,同时也尽可能把农业补贴与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结合起来。
要加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应坚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三、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必经之路,也是未来乡村振兴发展中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内在要求。
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土地关系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任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涉及三项改革:即征地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包括农民的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承包地制度改革。其中,承包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三权分置”,即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将有利于激发农业劳动者积极性,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也给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树立底线思维,即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
要抓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三个关键要素。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三个关键要素是新农民、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农民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需加快培育。乡村振兴战略也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将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组织方式和农业经营制度的重要创新,是实现劳动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对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覆盖全程、综合配套、高效便捷的农业服务,有利于推动农业专业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国内外实践证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路径。
四、深化农产品市场开拓,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
一是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市场是新疆传统绿洲农业向现代绿洲农业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区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功能、交易方式还较落后,市场贸易成交额占农业总产值比例也较低,为此需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提升新疆农业市场化水平。
二是创新农产品市场营销及服务模式。积极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农商直供、社区支农、会员配送、个性化定制等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的发展,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区的营销服务体系。加快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加快建设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体系,同时发挥对口援疆机制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布局营销网点,扩大新疆农产品辐射范围。加快推进宽带下乡和快递下乡,加快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
三是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要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重点区域的农业合作,带动农业装备、生产资料等优势产能对外合作,同时要多种渠道搭建与中亚国家的农业技术交流和联合研发平台,加强农业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载自2018年2月1日《新疆日报》,作者系自治区党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